(5)从各大洲或宏观区域的出口趋势来看,欧盟仍然是瓷砖出口份额最高的地区,其出口量占其产量的67.1%。其他地区都远远落后于欧盟:非欧盟国家的出口占其总产出的28.2%,北美洲占14%,南美洲占13.7%,亚洲占15.9%,非洲仅占5.3%。这几年的进出口走势与我们长期以来的观点完全一致,即“瓷砖往往是在消费地附近生产的”。尽管全球瓷砖出口量占产量的21%,占全球消费量的21.5%,但超半数以上(61%)都来源于同一地理区域内(比如,南美洲79.9%的出口仍在南美洲,北美洲76.8%的出口也都在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亚洲67.7%的出口也都是运往其他亚洲国家)。值得一提的是,欧盟仍然是其中一个例外,其46.2%的出口产品销往非欧盟国家。这一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世界生产和消费份额在每个大陆都趋于相似。具体来说,亚洲对全球瓷砖产量的 68.6%和消费量的66.4%,而欧洲(欧盟+非欧盟)分别为15.1%和12.4%,美洲为10.8%和13.5%,非洲为5.5 %和7.3%。
(6)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瓷砖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2018年,中国的生产和消费量首次出现严重萎缩,而出口量则连续第5年下滑。这是中国陶瓷行业自本世纪初以来最糟糕的一年,其原因包括经济增长放缓,所有成本项目(包括新环境法规带来的成本项目)的增加以及竞争加剧。由于现有数据之间存在巨大差异,中国的陶瓷行业和市场仍难以量化。但我们估计,2018年中国的瓷砖产量下降到56.83亿平方米(比2017年下降11.2%),相当于世界瓷砖总产量的43.4%,而国内的消费总量约为48.4亿平方米(下降12%),占世界瓷砖消费量的37.8%。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CBCSA)估计中国瓷砖生产总量超过110亿平方米规模以上企业达1265家。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CBCSA)的数据显示,在2018年不少于137家中国陶企倒闭,产量下降超过10亿平方米(至90亿平方米),营收下降了28%。中国出口量连续五年下滑,从9.08亿平方米下降到8.54亿平方米(下降5.9%),相当于全球出口量的31%。按出口额计算,下降幅度更大,同比下降9.9%至39.86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84.91亿元)。其中对亚洲出口下降5%,占中国瓷砖总出口的60%(5.166亿平方米)。在非洲的销售降幅更大,从1.517亿平方米下降至1.2亿平方米 (占中国出口总量的14%),降幅为20.8%,部分原因是非洲当地生产的稳定发展抑制了对中国传统以来的大量进口。中国对北美洲的出口量稳定保持在8000万平方米,而在中南美洲的销售额增长9%,达到7900万平方米。2018年,中国对欧盟国家的出口继续下降,降至 1170万平方米 (降幅为19.2%),对非欧盟国家的出口也是如此(1060万平方米,下降14%),而在澳大利亚-大洋洲的销量略有回升(3570万平方米,增幅为6%)。菲律宾仍然是中国瓷砖的最大市场(8100万平方米,增长10.8%),其次是印度尼西亚(280万平方米,增长16.5%)和美国(6430万平方米,增长5.3%)。中国最大的10个出口市场占该国出口总量的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