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文波
世界地缘政治的冲突给世界带来太多的不确定性,俄乌战争仍在持续,中东局势变幻莫测……这一切都显示,世界并不太平,只是我们有幸生活在和平的国家。在不确定的世界寻找自己的发展之路,应当是我们目前最重要的任务。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注定能够带给我们负重前行的基因。经过改革开放四十余年的发展,我们欣喜地看到,当下的中国不再是过去的中国。不管内外环境如何变化,我们自己总能不断推出各项政策和措施来破局。
我们拥有全球最大的市场,这是我们自身发展的最坚实的底气;我们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又为推动我国的制造业和生产力的提升不断注入新的力量;经过多年的贸易摩擦之后,不少外资又逐步回到中国……。世界风云变幻,做好自己的事情比什么都重要。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亦如此。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意味着我们会在前进的路上遇到许许多多没有经历过的事,没有走过的路。因此,应对大变局,不仅要求我们有应对未知的勇气,更要有应对挑战的底气。
我们的勇气来自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五千年文明薪火生生不熄,给中华民族带来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我们可以以超然的姿态洞观世界的变化,以超人的勇忍精神创造全新的世界。
我们的底气来自于改革开放四十余年的发展经验。气势磅礴、荡气回肠的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我们一路高歌猛进,把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带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家整体经济实力进入更高水平。四十余年来的改革开放取得的经验,可以为我们应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提供宝贵的经验。
时代在变,我们应当及时跟上时代变化的步伐。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占据人口、土地资源等市场要素的便利条件,中国经济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但是,当红利要素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已经过去后,我国的战略定位、经济结构已经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我们应当及时调整思维,防止利用过去的老的自我认知来判断未来的世界,否则容易落入僵化陷井。
从经济运行模式来看,我们最初的出口拉动经济确实为中国的经济腾飞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但这种外循环为主导的经济运行模式存在的最大风险是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可能来自于需求国自身的需求萎缩,也可能来自于双边或多边贸易摩擦。国际市场的动荡,对于出口拉动型经济的影响极为严重。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的日本,汽车、电子、动漫是三大支柱产业,他们通过出口,带动了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实现了数十年的经济增长。但是,八十年代之后,日本的经济陷入停滞。很多人在研究其背后的原因,基本一致的看法是过度的金融游戏和杠杆,忽略制造业的发展,加上当时日美的贸易摩擦升级,日元与美金汇率脱钩,直接导致日本经济进入衰退期,而制造业的萎缩,又进一步导致出口端的没落。多种因素的叠加,是日本经济停滞甚至衰退的根本原因。类似的情况还有阿根廷、巴西等。这些以外向循环为主体的国家,一旦遭遇到外部环境的动荡影响,经济的发展就有可能受到巨大的冲击。
但中国有中国的智慧。中国的经济运行总是能在发展中不断进行自我调整,始终保持稳健的发展势头。
以最近十余年的出口产品结构为例。2011年,我国出口总额为15000亿美元,其中,70%的产品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的产品,只有20%左右的产品属于较有科技含量的机电产品。但是,到了2023年的时候,我国出口的产品构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当年,我国的贸易额达到了63000亿美元,出口额超过33000亿。而这33000亿出口产品中,90%以上是电子和机电产品,属于技术含量比较高的产品,而轻纺等低附加值的产品已经占比极少。究其原因,产业需要升级才能提升我国的核心竞争力。产业的升级,意味着劳动力成本的降低,于是,密集性产业竞争力一定是下降的。这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是常态。
前几年,不少人在说,中国的不少企业搬迁到东南亚沿线国家,是产业转移了,担心这种企业迁移会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确实,近几年来,我国不少企业迁移到东南亚沿线国家是不争的事实,除了众所周知的原因之外,我们还应当看到,从中国转移出去的,并不是某些行业中的整个产业,而是该产业生产流程中的某些特定环节,主要是对供应链需求较低、人工成本占比较高的环节,通常是最终的组装环节。而其他环节很难转移出去,仍然留在中国的供应链网络中。实际上,这种转移带来的好处是这些企业转移出去后,都需要从中国进口设备和原材料到那边生产和组装的,然后再出口到全球,间接地完成了我们的产业升级,实现了高端制造业升级的目标,也实现了我国成为亚洲区域需求中心和供给中心的新的经济战略格局和经济定位。
因此,我们应当对中国企业的迁移要有正确的认识。按照我国全新的大战略,改革开放不仅要坚持,而且需要在更大范围、更大广度实施更高质量的开放。中国企业迁移东南亚也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组成部分。对于这种迁移,我们应当保持客观理性的态度,要有自信。经过四十余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已经在很多领域可以比肩世界先进发达国家。当然,我们更需要保持对标他们的先进理念、先进科技的谦虚态度,而不是总去担心国内几个企业的迁移是不是会对中国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我们拥有全世界最大的国内市场和消费人口,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无论是民生领域的消费用品,还是国防领域的大国重器,我们足以傲视全球。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提出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也是中华民族精神内核的集中体现。这种文化自信完全能够成为积极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优势。
我们已经看到,当下的中国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我们有能力通过不断的政策调整和有效的措施破局。国家如此,企业亦应如此。中国的企业和品牌应当从战略上认清局势,及时跟上时代的步伐,通过契合我国的战略定位和经济结构,积极地参与到新的经济结构当中去。否则,企业和品牌的发展机会就会丧失。因此,我们需要重新思考自己品牌的定位,在发展过程中,既要求稳,又要做透,要做可持续发展的品牌,才能跟上这个时代的机遇。
身处这样一个百年未有的大变局,我们是幸运的。我们将见证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中央的宏观经济政策已经给我们指明了方向,企业的未来发展战略如何确定,如何给自己定准位,这是每一个身这个伟大时代的企业家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借用一句话:当下作战略定位,不能决定你现在赚多少钱,但是能够决定你未来能赚多少钱。因此,定位是企业和品牌在新的经济周期中最好的战略机会,谁能抓住,谁就能在未来获得更好的发展。
(作者系佛山市法学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主任)